近年来,国内港口新能源电动货车应用已从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推广新阶段。数据显示,2025 年沿海主要港口电动化率预计将超 30%,内河港口超 20%,绿色低碳成为港口物流转型的核心方向。
在各港口作业区,零排放、低噪音的电动货车已成为主力军。这些车辆采用新能源动力系统,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载荷高、动力强的性能优势,完全适配码头重载运输需求。配套的充换电设施网络不断完善,大型能源补给可同时满足数十台车辆快速补能,部分港口创新采用的换电模式,将传统充电时间大幅缩短,有效保证了码头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。
智能化升级为港口新能源电动货车运营注入新动能。远程操控、自动驾驶与智能调度系统成为标配,无人电动货车已在部分港口实现与有人驾驶车辆混行作业,从规划择优路线到精准装卸集装箱全程智能化。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,更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—— 能耗成本较传统燃油车降低超 50%,单台车年均减排二氧化碳超百吨,实现了降成本与减排放的双重突破。
针对矿石、冷链等专业化运输需求,定制化电动车型不断涌现,形成了 "技术驱动、场景适配、生态协同" 的特色发展路径。当前,港口新能源电动货车呈现三大发展方向:能源多元化方面,纯电、换电、增程技术并行发展;智能化升级持续深化,车路协同与智能管理系统广泛应用;场景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,专用车型适配不同作业需求。部分港口通过 "四降一升" 改造,实现了费用、碳排放、吨成本、维保成本下降和作业效率提升的良好成效。
随着绿色基建需求增长,港口新能源电动货车的 "中国方案" 正逐步走向全球。作为智慧港口建设的重要环节,电动货车正在重塑港口物流生态,为全球港口绿色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,推动绿色发展与运营效率协同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