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 “双碳” 浪潮下,港口作为物流枢纽的绿色转型加速推进,新能源电动货车凭借零排放、低噪音、高效率的优势,正全面替代传统燃油货车,成为港口内部及周边运输的核心装备,构建起覆盖集装箱转运、货物驳运的低碳运输网络。
纯电动牵引车成为集装箱码头的 “主力军”。这类专为港口场景设计的港口新能源电动货车,较大承载能力可达 70 吨,通过灵活的轴距选择(4000mm-4800mm)适配不同码头作业场景。低鞍座设计(高度≤1350mm)配合鞍座导向装置,大幅提升集装箱甩挂作业效率,单次装卸时间缩短 15% 以上。适配多种容量的动力电池系统,可根据作业强度灵活选择,满足从短途驳运到跨港区转运的多样化需求,其能量回收系统在频繁启停的作业中能降低 10%-15% 的能耗。
氢燃料电池牵引车解决中长途运输痛点。针对港口与周边物流园区的中长途运输需求,氢燃料电池货车凭借 “分钟级加氢” 优势,有效弥补纯电车充电耗时的短板。在满载工况下,其续航里程可达 300-400千米,完全覆盖港口辐射 50 千米范围内的物流圈。氢电转化过程中仅排放水蒸气,彻底消除传统燃油车的废气污染,单台车年减少碳排放可达 30 吨以上,完美契合港口生态环保要求。
定制化港口新能源电动货车填补特种运输空白。针对滚装船装卸场景开发的超重载纯电动滚装牵引车,通过优化车身结构,将净高度控制在 3 米以内,适配多种船型的装卸需求。强化的底盘设计与动力系统使其能在 20 度斜坡上平稳牵引高附加值大件货物,解决了传统燃油车在封闭船舱内作业的尾气污染问题。这类定制车型的投入使用,推动港口特种货物运输领域实现全电动化转型。
新能源电动货车的规模化应用为港口带来显著效益。数据显示,全面采用电动货车的港口,运输环节碳排放单月减少数千吨,设备噪音降低至 80 分贝以下,改变了港区作业环境。电动货车结构简单的特性使其维护成本较燃油车下降 20%,电池梯次利用技术进一步挖掘了全生命周期价值。随着快充技术升级与氢能基础设施完善,预计未来三年,主要港口新能源电动货车渗透率将突破 60%,成为全球物流绿色转型的标杆。